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正文
一、小麦的一生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下一代种子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这个周期中,需要经历几个不同的生育阶段,陆续形成小麦的根、茎、叶、分囊、穗、小花、籽粒等各部分器官。这一系列器官的形成、发育,是小麦植株内部生理变化在外部形态上的反映。这些器官的形成有一定的顺序,通过个体的发育和群体的发展,最后形成产量。
(一)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小麦从出苗至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小麦生育期的长短因纬度、海拔、品种、播期及种植制度等不同而异。如冬小麦生育期短的只有120d左右(海南、广东),长的可达330d以上(西藏);春小麦生育期短的为70d左右(东北),长的为150d以上(青海)。
在栽培实践中,根据器官建成的顺序和外部形态特征的显著变化,可把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分为若干生育时期,如出苗期、三叶期、分冀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生物学拔节)、拨节期(农艺拔节)、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等。
春小麦没有越冬期、返青期和起身期。小麦的每一生育时期,因年份、地区、品种和栽培条件的不同,而出现的时期及持续时间的长短都有一定的差异。
(二)生育阶段
从栽培角度出发,可把小麦一生各器官的形成过程,结合生育时期概括为三个生长阶段。
小麦在营养生长阶段,冬麦主要是分羹、长叶、盘根,春麦则是分化茎叶、蘖芽和形成初生根系;在并进生长阶段,幼穗分化,根、茎、羹、叶继续生长;在生殖生长阶段,主要是开花授精、籽粒形成和灌浆成熟。三个阶段决定着小麦穗数、粒数、粒重的形成,它们之间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发展。三个阶段由于生长中心不同,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也不一样。
二、种子发芽与出苗
(一)发芽
小麦发芽的快慢与好坏,受水分、温度、氧气等条件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麦粒吸水达其干重的45%-50%时,就能顺利发芽。当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时,发芽最快,低于50%时发芽困难,必须灌溉。小麦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C-2℃,最适宜温度为15℃-20℃,最高温度为30℃-35℃。当日平均气温低至3℃-4℃时,播后种子以萌发状态在土里越冬,称为“土里捂”。小麦发芽时需要足够的氧气,但在长期阴雨、排水不良、表土板结或播种过深等情况下,容易造成缺氧而不能发芽,甚至烂种。
(二)出苗
小麦出苗的快慢和好坏,受播种后的温度、土壤水分、整地质量、覆土深度等条件影响很大。在一般情况下,小麦自播种到出苗所需20℃积温为120℃左右。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时,出苗快;低于60%时,出苗不齐。当土壤含盐量在0.25%以上时,出苗率显著降低;含盐量达0.4%时,小麦种子即失去萌发能力。播种过深,出苗慢,易形成弱苗;过浅也影响出苗,不利于分囊、长根和安全越冬。播种时种肥施用不当,也影响麦种的正常发芽与出苗。
三、根的生长
(一)根系的形成与生长
根系的组成 小麦的根系属须根系,由种子根(又叫胚根、初生根)、次生根(又叫节根)组成。种子根的形成与生长:种子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种子发芽时,从胚轴下部首先伸出的是主胚根,经过2-3d,又从胚轴基部长出第一、二对侧根,有时还会从外子叶内侧长出第6条根,这几条根统称为种子根。次生根的形成与生长:小麦次生根在分药开始以后,从分药节上由下而上发生。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一般主茎每生长一个分囊,就在该分囊节上生出1-2条次生根,它们都属于主茎。当分囊本身具有三片叶以后,在分药基部也能直接生出次生根。具有四片叶的分囊可以形成自己的次生根系,进行独立营养。所以,分羹多的麦株,根系也较发达,最深可达40-80cm。春后发生的次生根,入土较浅。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的土层内。一般0-20cm耕层内的根量占全部根量的70%左右,20-40cm土层内的约占20%,40cm以下土层内的约占10%。在浅耕的情况下,根系主要分布在0-15cm或20cm的耕层内,因此不能很好地利用耕作层下的养分。打破犁底层有利于小麦根系的发育和垂直分布。根系的垂直分布还与土壤结构、水分和养分状况等有关。
(二)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影响小麦根系生长的因素,可分内、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品种及种子大小,外因主要是温度、土壤水分、营养条件和播种密度等。
冬性品种生育期长,分羹力强,次生根发生快而多,反之则少。种子大小既影响初生叶片的大小、又影响种子根的多少、继而影响幼苗的生长和次生根的形成与发展。大粒种子是形成强大根系的先决条件。
小麦根系在1℃-2℃时能够生长,但在16℃-20℃时生长最快,超过30℃根的生长受到抑制。在低温条件下,根的生长可超过地上部,但温度升高后地上部的生长要比根部快。小麦播种早晚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冬麦晚播,由于温度低,分囊少或不发生分葉,以致次生根减少,甚至冬前不发生次生根;春麦适期早播,根系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开始生长,营养生长时间延长,次生根增多,有利于生长发育。
不论种子根或次生根,只有处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才能发根和良好生长。适于根系生长的土壤水外为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土壤干旱,水分不足,种子根生长缓慢,次生根生长差或停止发生。土壤水分过大、空气不足,根系生长受阻,甚至部分根系死亡,造成湿害黄苗。灌溉麦田如采用小水勤浇,根系分布较浅,表层根量所占比例大;反之,有助于根系深扎。壤质土最适宜根系生长,根粗壮而发达;黏质土上根细长而分枝多;沙质土上根少、粗短、分枝少。
适量氮肥能促进根系生长,根重、根量比不施肥的和少施肥的均显著增加。但氮肥过多,叶片和分囊生长过旺,糖分大量消耗,向根部运输的糖分相对减少,根的生长量相对减弱,造成地上部和地下部不平衡,以致发生倒伏,影响产量。磷肥能促进根的生长点细胞分生和生长,早施磷肥,能促进根系生长和发生分枝。如果土壤缺磷,次生根发生少,长得慢,不伸展,短而粗,即使施用较多氮肥,麦苗仍瘦弱。生产上采用氮、磷肥配合施用,能显著促进根系生长,增产效果更好。施用钾肥也可促进根系发育。小麦根系具有明显的趋肥性,通过对不同土壤层次施肥。可看到相应的施肥层中根系数量大增,甚至形成“根团”。因此,适当深施肥能引导根系向深层发展,这在生产上有一定的意义。
光照强弱对根系的生长影响很大。光照强度愈低,根系生长愈差。从分藥到拨节期,遮阴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不良影响。播种过密,麦株的营养面积小,光照不足,叶片光合作用降低,向根部运输的糖分少,根系生长受阻。光照不足也是造成根部倒伏的因素之一。但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群体根系的总量仍有增加。因此,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是调节根系生长的重要措施深耕能有效地促进根系生长和下扎,如结合增施有机肥和氮、磷肥,效果更好。
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必须重视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培育根多、根粗、根深的壮苗,为中后期生长发育打好基础。在措施上,除上述几项外,还必须抓好平整土地、治理盐碱、精细整地和加强田间管理,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四、结语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小编会根据情况来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小编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
猜你喜欢
- 2024-11-23 三支一扶公基备考政治知识:小麦的“一生”与否定之否定规律
- 2024-11-23 营养师与你分享小麦的营养常识
- 2024-11-23 小麦的“一生”与否定之否定规律
- 2024-11-23 小麦栽培技术|小麦的生物学特征
- 2024-11-23 小麦的3个生长阶段、12个生育期,这些你都知道吗?
- 2024-11-23 小麦春季返青拔节期管理技术:一保、二促、三控、四防
- 2024-11-23 小麦想要拿高产?哪个时期最关键?看看应该怎么做
- 2024-11-23 春分到,小麦如何管理能高产?除了水肥外,4个方面不可丢
- 2024-11-23 小麦管理很重要,这几方面做好了,小麦才能高产保收入
- 2024-11-23 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是靠什么来形成产量和品质的?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oraclesql优化 (66)
- 类的加载机制 (75)
- feignclient (62)
- 一致性hash算法 (71)
- dockfile (66)
- 锁机制 (57)
- javaresponse (60)
- 查看hive版本 (59)
- phpworkerman (57)
- spark算子 (58)
- vue双向绑定的原理 (68)
- springbootget请求 (58)
- docker网络三种模式 (67)
- spring控制反转 (71)
- data:image/jpeg (69)
- base64 (69)
- java分页 (64)
- kibanadocker (60)
- qabstracttablemodel (62)
- java生成pdf文件 (69)
- deletelater (62)
- com.aspose.words (58)
- android.mk (62)
- qopengl (73)
- epoch_millis (61)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