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应用教程网站

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正文

第1天 | 14天搞定Vue3.0,Vue好在哪?

btikc 2024-12-17 11:34:34 技术文章 19 ℃ 0 评论

如果你见过老陈发布过有关HTML的相关内容,你就会知道,HTML文档是由节点构成的集合。HTML文件节点包括元素节点、文本节点和属性节点。为了让你看清它的庐山真面目,我再次将HTML文件的页面结构发出来,你要仔细观察哦。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Vue3.0篇</title>
</head>
<body>
<h1>老陈说编程</h1>
<a href="demo1.html">个人简介</a>
</body>
</html>

1.1 HTML是一棵树

观察了HTML页面结构之后,细心的你,有发现什么规律没?如果没有的话,你也太不细心了吧,我在标题上不是告诉你了:"HTML是一棵树"了吗?

没错,HTML就是一棵由HTML标签组成的树。树干是<html>标签,树枝是节点,树叶是属性,树花是文本。

1.2 浏览器如何砍树

为了方便浏览器,砍(解析)HTML这棵树, W3C(万维网联盟)定义了访问HTML的DOM标准。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定义了所有 HTML 元素的对象和属性,以及访问它们的方法。

JS操作DOM时,浏览器会从构建DOM树开始从头到尾执行一遍流程。比如在用户一次操作中,他/她需要更新10个HTML元素(DOM节点)内容时,浏览器在收到第1个DOM请求后并不知道还有9次更新操作,因此会马上执行流程,最终执行了10次操作。

在第1次计算完之后,紧接着下一个DOM更新请求时,之前节点的坐标值就变了。那么,进行第2次计算时,之前的操作相当于做了无用功,白白浪费了性能。频繁操作还会出现页面卡顿,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1.3 在性能优化之后

为了解决DOM访问HTML文件时存在的性能问题,一帮技术牛人就开始琢磨......

在2009年时,经过Misko Hevery等人的努力,终于研究出了一种diff算法,实现了那里需要更新就更新那里的愿望,为了方便分享喜悦,Misko Hevery等人对其进行了扩展、升级、包装并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AngularJS。

为了方便、保障AngularJS能更好的用到谷歌产品中,谷歌对其进行了收购。于是,一款有着诸多特性,核心功能的是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块化、自动化双向数据绑定、语义化标签、依赖注入等等的优秀前端JS框架,由此诞生了。

1.4 为何有Vue

在Angular流行的那些年,好多程序员都投入了好多精力去学习,也不管Angular的MVC是否全部都能用得上。其实就算知道了,也无可奈何,理由你懂的。

直到2013,就职于Google Creative Lab,名叫尤雨溪的帅哥的出现,程序员用前端JS框架,才发现根本不需要那么累。

尤大大由于个人兴趣,对Angular进行了改造,去掉了Angular MVC中的MV,只留下V(View)的内容。为了方便记忆,将其取名为Vue.js。

Vue.js(读音 /vju?/, 类似于 view)是一套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框架。Vue核心只关注视图层, 采用自底向上增量开发的设计,目标是通过尽可能简单的API实现响应式的数据绑定和组合的视图组件。

Vue从最初的实验阶段(2013年中到2014年2月),0.x 阶段 (2014年2月到2015年10月),1.x 阶段 (2015年10月到2016年9月),2.x阶段(2016年9月至2019年上半年),到今天的3.x阶段,已经有足足9年多的时间了。

不凭别的,就凭尤大大的坚持,你就应该要学会Vue,特别是开发Web产品需要用到时。就像我现在上班的企业,就开始在用Vue3.0了。

好了,有关Vue3.0的介绍内容,老陈讲完了,如果觉得对你有所帮助,希望老铁能转发点赞,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你的转发和点赞,就是对老陈继续创作和分享最大的鼓励。

一个当了10年技术总监的老家伙,分享多年的编程经验。想学编程的朋友,可关注今日头条:老陈说编程。分享Python,前端(小程序)、App和嵌入式方面的干货。关注我,没错的。

#前端##JavaScript##Vue.js##程序员##Web#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