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应用教程网站

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正文

教你做测试管理3-测试结论如何写

btikc 2025-01-11 10:40:28 技术文章 29 ℃ 0 评论

一、引言

在软件测试管理领域,测试报告恰似一座灯塔,为项目的前行照亮方向。它不仅是对测试活动全面且系统的总结,更是连接测试团队、开发团队、管理层以及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关键纽带。测试报告的质量,直接关乎测试部门的绩效,其核心 —— 测试结论,更是重中之重。精准有力的测试结论,犹如一把锐利的手术刀,能够剖析产品质量与研发过程的优劣得失,为后续测试活动的优化提供极具价值的指引,同时推动产品质量稳步迈向新台阶。

二、测试结论三要素

(一)明确测试态度

测试人员作为软件质量的 “把关人”,肩负着重大责任,必须敢于明确自身对交付件的质量态度。在测试结论中,不能含糊其辞,而是要清晰地表达对软件质量的认可或担忧。倘若软件在功能、性能、安全等诸多方面均表现卓越,测试人员理应给予点赞,让开发团队、管理层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能够直观地知晓软件的高质量状态;反之,若存在风险隐患,如某些功能在特定场景下频繁出错、性能指标不达标、安全漏洞未修复等,测试人员务必明确提示风险,绝不能遮遮掩掩。这种明确的态度,能为决策层提供关键参考,避免因质量问题引发严重后果。

(二)客观的质量数据

用数据说话是体现测试结论客观性的关键。一份具有说服力的测试报告,离不开全面、简洁、客观的测试数据支撑。关键的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性等维度的数据,既能体现测试的专业性,也能呈现测试的责任心。

(三) 必要的测试建议

测试可不只是找找错误,更重要的是让软件质量不断变好。在测试管理的时候,测试人员靠着专业的眼光,常常能发现好多能改进的关键地方,这些珍贵的建议得在测试报告里清楚地说出来。比如说,要是测试流程有不对的地方,像测试用例设计得不好,有些功能测试没全包括,那就建议把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改改,多弄些边界值分析、等价类划分之类的技巧,把测试的覆盖面弄大;要是发现开发和测试团队合作不顺利,沟通起来很费劲,那就建议弄个定期沟通的办法,每周开个项目例会,赶紧把问题解决掉;要是测试的环境老不稳定,老是耽误测试的进度,还让结果不准确,那就建议把硬件设备升级升级,把网络配置优化优化,保证测试环境稳稳当当的;要是需求变更管理乱糟糟的,弄出好多返工的事儿,还浪费时间,那就建议定个严格的需求变更流程,从提出来、评估到实施,全都按规矩管起来。这些建议就像指南针一样,带着项目团队往优化软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的路上走,给后面的项目成功打下好基础。

三、测试结论的应用范围

(一)版本发布评审

测试报告是版本发布评审的核心依据之一。测试结论中的质量评价、数据支撑以及改进建议,直接影响着软件是否具备发布条件。若测试结论表明软件功能稳定、性能达标、安全性可靠,且无高风险残留缺陷,那么项目团队便有信心推动版本发布;反之,若存在诸多问题,如关键功能故障、性能瓶颈、安全漏洞未修复等,决策层便会依据测试结论果断暂停发布,责令开发团队返工优化。例如,某知名游戏公司在新版本上线前,测试团队通过详尽测试后给出结论:游戏新玩法功能正常、各机型兼容性良好、服务器承载高并发无压力,但部分新手引导界面存在加载缓慢问题。基于此结论,开发团队紧急优化该界面,确保游戏顺利上线,赢得玩家好评。

(二)测试活动里程碑

在整个测试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测试报告如同里程碑上的铭文,记录着各个阶段的关键成果与成长轨迹。相信大家都遇到过项目计划无限往后延的情况,对于我们测试同学来说是很被动的,如果我们能够明确的把测试结论在特定时间表达出来,可以有效的推进项目计划的明确,也能把测试活动做一段收尾。

(三)给产品负责人施压

产品负责人肩负着产品整体质量与进度的重任,测试报告是他们把控全局的重要工具。清晰明确的测试结论,能让产品负责人直观了解软件现状,对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并迅速调配资源推动解决。当测试报告中指出因需求变更频繁导致测试周期延长、因开发团队修复缺陷不及时致使问题堆积等情况时,产品负责人便会采取强硬措施,规范需求变更流程、督促开发团队提升效率。以一款电商 APP 为例,测试团队在报告中反馈由于产品负责人对某些功能需求反复修改,使得测试用例频繁调整,延误测试进度,同时部分开发人员对已发现缺陷响应迟缓,影响整体质量。产品负责人收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各方召开紧急会议,重新梳理流程,明确责任,确保项目重回正轨。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