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正文
内存分区初步认识
如下图,内存分区的示意图。一般内存主要分为:代码区、常量区、静态区(全局区)、堆区、栈区这几个区域。
默认分配的ROM区域是只读区域,不可修改,也就是存放的代码区和常量区。
默认分配的RAM区域是可读写区域,存放的是静态区、栈区和堆区。该芯片的内部分区如下图所示:
代码区:存放程序的代码,即CPU执行的机器指令,并且是只读的。
常量区:存放常量(程序在运行的期间不能够被改变的量,例如: 10,字符串常量”abcde”, 数组的名字等)。
静态区(全局区):静态变量和全局变量的存储区域是一起的,一旦静态区的内存被分配, 静态区的内存直到程序全部结束之后才会被释放。
堆区:由程序员调用malloc()函数来主动申请的,需使用free()函数来释放内存,若申请了堆区内存,之后忘记释放内存,很容易造成内存泄漏。
栈区:存放函数内的局部变量,形参和函数返回值。栈区之中的数据的作用范围过了之后,系统就会回收自动管理栈区的内存(分配内存 , 回收内存),不需要开发人员来手动管理。
代码区
- 代码区的内存是由系统控制的
- 代码区的存放 :程序中的函数编译后cpu指令
- 代码区的地址:函数的地址,程序的入口地址,程序的名字、函数的名称也是一个指针,可以通过查询函数名称所处的内存地址,查询函数存放的区域。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printf("main:%p\n",main);
return 0;
}
打印结果如下, 证明这片地址区域,的确在代码区中。
main:0x100003f50
常量区
char *p = “abcdef”;
这句代码和char *p; p= “abcdef”;是等价的。
上面的两种定义方式的具体意思是:定义一个char * 型的指针p,p存放的是字符串常量”abcdef”的首地址,字符串常量”abcdef”是存放在常量区的,也就是p是指向常量区的。那么p指向的区域里面的内容是不可以修改,只可以 *p来读取p指向的内容,当然也可以把指针p移走,指向其他区域。
测试如下:
void test(void)
{
char *p="abcdef";
printf("0x%p: %s\n", p , p);//打印指针p的地址和p指向的字符串内容
p="qwedma";
printf("0x%p: %s\n", p , p);//打印指针p的地址和p指向的字符串内容
p[0]='1'; //尝试把p指向的第一个字符q修改为1
printf("0x%p: %s\n", p , p);//打印指针p的地址和p指向的字符串内容
}
打印结果如下
0x100003f96: abcdef
0x100003fa7: qwedma
(lldb)
可以看到,abcdef字符串常量存放在0x100003f96区域,p指针指向该区域,并把p指针移走指向qwedma字符串常量的首地址0x100003fa7。当尝试修改p指向的第一个字符,即把qwedma修改为1wedma,发现编译器报错了,常量区的内容不可以改变。
继续看下面这句 char str[] = “abcd”;这句话是定义了一个字符数组,但是这个str数组是存放在栈区的,然后再把字符串常量”abcd”拷贝到栈区的str数组内,那么此时的str是可以修改的。
void test(void)
{
char str[] = "abcd";
printf("%p: %s\n", str , str);
str[0]='e';
printf("%p: %s\n", str , str);
}
打印结果如下
0x7ffeefbff50b: abcd
0x7ffeefbff50b: ebcd
可以看到str是指向栈区的地址:0x7ffeefbff50b,且指向的内容可以被修改,第一个字符a被修改为e。
静态区(全局区)
static int a;
int c;
void test(void)
{
static int b=1;
b++;
printf("b:%p: %d\n", &b , b);
}
int main()
{
printf("a: %p: %d\n", &a , a);
printf("c: %p: %d\n", &c , c);
for(uint8_t i=0;i<5;i++)
{
test();
}
return 0;
}
打印结果如下
a: 0x100008014: 0
c: 0x100008018: 0
b:0x100008010: 2
b:0x100008010: 3
b:0x100008010: 4
b:0x100008010: 5
b:0x100008010: 6
静态全局变量,b静态局部变量,c是全局变量,它们都存放在静态区;a和c并未初始化,打印出来都是0,说明编译器自动把他们初始化为0;b在for循环中初始化5次,但实际效果是b仅初始化一次,后面每次调用b都是上次的值,且b的地址一直是不变的,编译器只会为第一次初始化的b分配内存,后面4次初始化是无效的。
堆区
堆区是调用malloc函数来申请内存空间,这部分空间使用完后需要调用free()函数来释放。
void * mallc(size_t);函数的输入是分配的字节大小,返回是一个void*型的指针,该指针指向分配空间的首地址,void *型指针可以任意转换为其他类型的指针。
void test(void)
{
int *p1=malloc(4);//申请4字节的空间
*p1=123;// 该空间赋值123
printf("%p:%d\n",p1,*p1);
printf("%p\n",&p1);
free(p1);
printf("%p:%d\n",p1,*p1);
p1 = NULL;
printf("%p\n",p1);
}
int *p1=malloc(4);语句是申请了4个字节的空间,空间的首地址赋给指针p1,这个首地址存在是堆区;
printf(“0x%p\n”,&p1);指针p1本身也是需要存放的,p1本身是存放在栈区的;
free(p1);内存释放函数 free(开辟的内存的首地址) ,将内存标记为可用且将里面的内容清空为0,但指针p1还是指向这片空间。比较安全的做法是p1 = NULL;把p1指针释放,避免造成野指针。
p2的地址是大于p1的地址,验证堆区是向上生长的,后申请的空间地址会依次增加。
栈区
栈区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返回值和局部变量,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实时分配和释放,栈区由操作系统自动管理,无须手动管理。栈区是先进后出原则,即先进去的被堵在屋里的最里面,后进去的在门口,释放的时候门口的先出去。
void test(void)
{
int a;
int b=0;
printf("a:%p:%d\n",&a,a);
printf("b:%p:%d\n",&b,b);
}
打印结果如下
a:0x7ffeefbff50c:0
b:0x7ffeefbff508:0
可以看到后定义的局部变量b地址是比a小的,即栈区是向下生长的;
a变量没有进行初始化,打印出的a是垃圾值,编译器不会把局部变量初始化为0。但是,需要注意:如果你运行于debug调试模式,运行时机制会把你的栈空间全部初始化为0,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平时在debug时看到的未初始化的局部变量初始值是0.
使用局部变量时,尽量要先进行初始化,避免垃圾值造成错乱。
- 上一篇: 一文讲透父子类中静态变量,成员变量初始化顺序原理
- 下一篇: 常见的代码静态分析工具功能对比与推荐
猜你喜欢
- 2025-01-14 一个不错的“短信验证”开源项目,开箱即用
- 2025-01-14 C++入门基础(万字总结)(建议收藏!!!)
- 2025-01-14 Java 中的静态字段和静态方法
- 2025-01-14 静态代码测试多语言特长生 Klocwork 2023.2更新快讯
- 2025-01-14 推荐一个嵌入式静态代码扫描工具!
- 2025-01-14 GO 编程:元编程之插件系统
- 2025-01-14 代码静态分析与安全检测工具COBOT
- 2025-01-14 VB脚本修改静态文本域内容:Wincc V14文本域显示任意文字的方法
- 2025-01-14 代码静态检查Findbugs使用说明
- 2025-01-14 VuePress - Vue驱动的静态网站生成器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oraclesql优化 (66)
- 类的加载机制 (75)
- feignclient (62)
- 一致性hash算法 (71)
- dockfile (66)
- 锁机制 (57)
- javaresponse (60)
- 查看hive版本 (59)
- phpworkerman (57)
- spark算子 (58)
- vue双向绑定的原理 (68)
- springbootget请求 (58)
- docker网络三种模式 (67)
- spring控制反转 (71)
- data:image/jpeg (69)
- base64 (69)
- java分页 (64)
- kibanadocker (60)
- qabstracttablemodel (62)
- java生成pdf文件 (69)
- deletelater (62)
- com.aspose.words (58)
- android.mk (62)
- qopengl (73)
- epoch_millis (61)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