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应用教程网站

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正文

阅读障碍者的文化权益如何保障(阅读障碍患者)

btikc 2025-01-26 21:19:55 技术文章 18 ℃ 0 评论

今年5月5日,《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生效。自此,长期以来受版权困扰的图书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无障碍格式版的壁垒得到突破,更多更好更新的图书及音像制品可以满足视障群体及其他阅读障碍者的无障碍化需求。


近日,国家版权局印发《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对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的版权秩序加以规范,以进一步推动《著作权法》和《马拉喀什条约》有效实施、保障阅读障碍者的文化权益。


日前在南京举办的第17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的“《马拉喀什条约》与信息无障碍”分论坛上,也有多位专家学者聚焦《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的落地实施,畅谈自己对于《马拉喀什条约》实施与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期待。


条约落地支撑和丰富了无障碍环境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通过制定《残疾人保障法》等一系列法规,帮助他们实现在教育、无障碍交流、文化生活等方面平等的权利;通过制定实施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专项政策,保障残疾人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水平。国家开展了“书香中国·阅读有我”等一系列残疾人文化活动,实施了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等,都是我国切实保障残疾人权利特别是在文化教育方面权益的重大举措和成果。


“当下,我国无障碍事业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表示,《马拉喀什条约》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在版权领域的人权条约,它在中国落地,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人权保障中的实际行动和美好形象,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温度、情感与情怀。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说,《马拉喀什条约》的批准与生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和“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重要指示的重大成果,是利用国际通行的版权规则为残疾人事业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体现。


“《马拉喀什条约》的落地对于盲人群体来说,对于中国残疾人事业和中国乃至世界人权事业来说,都是一个意义重大的事件。”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说,《马拉喀什条约》将为满足阅读障碍者特别是盲人群体的阅读需求,提升盲人群体的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发挥有力的推动作用。盲人群体的无障碍阅读资源将得到极大丰富,盲人群众将享受到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和文化产品,其他许多的阅读障碍者也会从中受益。


李庆忠进一步提到,《马拉喀什条约》的落地生效,在为视障者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的同时,也必将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进而提升他们的就业水平和社会参与度,降低因受教育的限制而导致的贫困,促进共同富裕。《马拉喀什条约》的落地生效还将推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我国同其他条约缔约国的无障碍文化交流,带动条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调查显示,我国现有1730万视障者,《马拉喀什条约》对他们来说,是满足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利好消息。“很多人年纪大了之后眼睛会模糊,《马拉喀什条约》支撑和丰富了无障碍环境,会为社会所有成员带来普惠共享的红利。”吕世明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2.67亿人,《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的实际举措将会给老年人带来福祉。


在王志成看来,信息无障碍建设与《马拉喀什条约》实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马拉喀什条约》是为残疾人事业注入“内容活力”,信息无障碍建设排除“技术阻力”。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张居晓表示,《马拉喀什条约》对于信息无障碍的影响是巨大的:受益人不仅仅局限于盲人,而是扩大至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传播者只要是缔约国的被授权实体,都可以进行传播;作品可转化为无障碍格式版本,不再局限于盲文;传播渠道上,缔约方被授权实体之间进行跨境交换,将丰富内容生态。


提供操作指引保障文化权益


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将是视障群体进行阅读、享受文化服务的主要渠道,是普及推广无障碍文化作品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对相关的版权保护和政策设计以及信息无障碍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胡开忠指出,虽然我国《著作权法》已作了相应修改,但还需要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具体而言,需要明确阅读障碍者的范围、无障碍格式版范围、被授权实体范围以及提供无障碍格式版的法律要求,为此需要在相关实施条例或行政文件中就相关对象的认定标准及程序作出详细规定。”


胡开忠所提到的问题,正是国家版权局印发的《暂行规定》关注的焦点。《暂行规定》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明确阅读障碍者包括视力残疾人以及由于视觉缺陷、知觉障碍、肢体残疾等原因无法正常阅读的人;明确无障碍格式版指采用替代方式或形式,让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并有效使用的作品版本;明确将已经发表的作品制作成无障碍格式版并向阅读障碍者提供,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遵守相关要求。


王志成提到,《暂行规定》确保重要概念规则和《马拉喀什条约》保持一致,又比较切合中国实际,为开展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的活动提供具体的指引。


目前,中国残联已经建成包含3800多万名残疾人在内的实名制数据库,每年进行动态更新,及时掌握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信息中心主任戴连君说:“这些数据是我们的基础,我们要通过数据融合、技术融合、服务融合来推进信息无障碍。”


种种举措将给阅读障碍者打开天窗,给他们带来“千里眼”,敞开他们的心灵。但在吕世明看来,光带来“千里眼”还不够,还要切实提升阅读障碍者的综合素质,在消除障碍、弥补缺陷后,让他们学会技能、回归社会、组建家庭,这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事情,意义非凡。


多方合力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


关于如何有效实施《马拉喀什条约》,进一步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王志成建议:要深入了解阅读障碍者的使用需求,以便集中有限的资源为阅读障碍者提供无障碍格式版,满足其使用需求;要对无障碍格式版制作提供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不能损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要确保阅读障碍者可以持续性以无障碍方式获取和使用作品;要引导权利人认识《马拉喀什条约》实施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升权利人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国家版权局未来将深入了解阅读障碍者的使用需求,有效规范无障碍格式版提供活动,真正获得广大权利人的配合支持,有效推动《马拉喀什条约》实施和信息无障碍建设,助力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使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李庆忠建议,要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特教学校、社会组织的作用,让广大阅读障碍群体,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阅读障碍者也能充分享受到平等的文化服务。


“盲人文化和教育的服务中存在大量需要人工参与的环节,目前并没有很好的全自动解决方案。即便没有,但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等能够显著降低人工成本。”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残疾人信息和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卜佳俊建议,通过人工智能等,跨越盲文和汉字的语义鸿沟,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助残设备的开发,像助盲眼镜、语音文字实时转化应用等,助力视障人士在文化与教育方面得到较好的帮助,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伴随着《马拉喀什条约》的落地,伴随着信息无障碍地“绽放”,我们相信未来可期。“《马拉喀什条约》与信息无障碍是把两根筷子绑在一起,这就更牢固了。”吕世明说,相信随着《马拉喀什条约》的实施,随着信息无障碍的建设越来越好,我们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信息无障碍为《马拉喀什条约》奠定了基础,而《马拉喀什条约》的正式落地实施乃至今后的行动举措,将会促进信息无障碍遍地开花。”吕世明说。


作者:袁舒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