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应用教程网站

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正文

Android绘制流程(androidview的绘制流程)

btikc 2025-02-03 11:31:33 技术文章 15 ℃ 0 评论

Android绘制流程

来源:极客头条
MFC、WTL、DuiLib、QT、Skia、OpenGL。 Android里面的画图分为2D和3D两种: 2D是由Skia 来实现的,3D部分是由OpenGL实现的。

对用户来说, 窗口就是手机屏幕, 包括下面的那些home、back按键、状态栏等。对于Activity来说, 窗口就是除系统状态栏和系统按键的屏幕区域, 有window之类的概念。对于wms来说, 它没有什么窗口的概念, 它能接受的只是一个个view而已。也就是Activity这里还有Window这个概念, 但在wms那里, 已经没有window的概念了。 窗口类型分为应用程序窗口: 就是一般应用程序的窗口, 比如我们应用程序的Activity的窗口。子窗口: 一般在Activity里面的窗口, 比如TabActivity。系统窗口: 系统的窗口, 比如输入法、Toast、墙纸等等…系统窗口不需要对应任何Activity, 也不需要有父窗口, 对于应用程序而言, 理论上是无法创建系统窗口的, 因为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没有这个权限, 然而系统进程却可以创建系统窗口。
WindowManager.LayoutParams里面有关于各种窗口的type类型定义, type还有个含义就是窗口的z-order, 值越大, 显示的位置越在上面。

顶层窗口样式和行为的抽象类, 概括了Android窗口的基本属性和基本功能。该类实例的getDecorView方法返回的DecorView被用来作为顶层视图添加到WM中。 创建时机:
ActivityThread.handleLaunchActivity --->
ActivityThread.performLaunchActivity --->Activity.attach

WindowManager、WindowManagerImpl、WindowManagerGlobal

与一个特定的Display相关联, WindowManager主要用来管理窗口的一些状态、属性、view增加、删除、更新、窗口顺序、消息收集和处理等。它面向的对象一端是屏幕, 另一端就是 view , 直接忽略我们以前的 Activity 或者 Dialog 之类的东东。WindowManager是一个接口类, 其真正的实现是WindowManagerImpl, 后者同时也是整个应用程序中所有Window的管理者。

Activity是支持显示UI的, 但不直接管理view树或者ViewRoot, Activity并没有与这两者产生直接的联系, 是通过中间 “Window”的对象。 创建过程: 1>、 使用代理模式启动到ActivityManagerService中执行; 2>、 创建ActivityRecord到mHistory记录中; 3>、 通过socket通信到Zgote相关类创建process; 4>、通过ApplicatonThread与ActivityManagerService建立通信; 5>、ActivityManagerService通知ActiveThread启动Activity的创建; 6>、ActivityThread创建Activity加入到mActivities中并开始调度Activity执行; 7>、
ActivityThread.handleLaunchActivity --->
ActivityThread.performLaunchActivity

任何显示在设备中的窗口如: Activity、Dialog等, 都包含一个ViewRoot实例。ViewRoot可以被理解为“View树的管理者”, ViewRoot中的mView成员变量指向的就是它所管理的View树的根。ViewRoot的核心任务就是与WindowManagerService进行通信, 从ViewRootImpl到WMS间的通信利用的是IWindowSession, 而反方向则是由IWindow来完成的。ViewRoot与ViewRootImpl的功能是一样的, 只不过是Android不同版本的不同称呼。 创建时机:
ActivityThread.handleResumeActivity ---> WindowManager.addView--->
WindowManagerGlobal.addView添加一个view到VM中时, 与添加的view实例一一对应。

AMS提供了一个ArrayList mHistory来管理所有的activity, activity在AMS中的形式是ActivityRecord, task在AMS中的形式为TaskRecord, 进程在AMS中的管理形式为ProcessRecord。是个独立的系统服务进程。

管理应用进程的主线程的执行(相当于普通Java程序的main入口函数), 并根据AMS的要求(通过IApplicationThread接口, AMS为Client、
ActivityThread.ApplicationThread为Server)负责调度和执行activities、broadcasts和其它操作。ActivityThread是每一个应用程序所在进程的主线程, 循环消息处理。ActivityThread与AcitivityManagerService的通信是属于进程间通信, 使用binder机制;

对系统中的所有窗口进行管理。WindowManager是运行在Application process中的, WindowManagerService是在system_server进程中运行, 两者的通信是通过中间的会话层IWindowSession来进行的。

WmS收到用户消息后需要把消息派发到窗口, View类本身并不能直接接收WmS传递过来的消息, 真正接收用户消息的必须是IWindow类, 而实现IWindow类的是ViewRoot.W类。 触屏消息 ----> WindowManagerService ----> ViewRoot ----> decor view ----> Activity ----> 传递给指定的View。

用来保存xml中每个控件的属性值。View通过LayoutParams类告诉其父视图它想要的大小(即, 长度和宽度), 因此, 每个View都包含一个ViewGroup.LayoutParams类或者其派生类。

ViewGroup子类可以实现自定义LayoutParams, 自定义LayoutParams提供了更好地扩展性, ViewGroup.LayoutParams及其常用派生类的类图(部分类图)如下:

LayoutInflater利用XML解析器将布局文件解析成一个完整的View树, 所有Xxx.xml的布局文件都需要解析成一个完整的View树。

从上面得知, 我们将View的AttributeSet属性传递给generateLayoutParams方法, 让其构建合适地LayoutParams对象,并且初始化属性值weight和height。但更重要的是, ViewGroup的子类可以重载generateLayoutParams方法, 返回特定的LayoutParams对象, 例如: 对于LinearLayout而言, 则是LinearLayout.LayoutParams对象。

我们知道Activity中的PhoneWindow对象会创建了一个DecorView(父类为FrameLayout)窗口顶层视图, 然后通过LayoutInflater将xml内容布局解析成View树形结构添加到DecorView顶层视图中id为content的FrameLayout父容器上面。到此, 我们已经知道Activity的content内容布局最终会添加到DecorView窗口顶层视图上面。那么, DecorView是怎么添加到窗口的呢?这时候我们不得不从Activity是怎么启动的说起, 当Activity初始化 Window和将布局添加到PhoneWindow的内部类DecorView类之后, ActivityThread类会调用handleResumeActivity方法将顶层视图DecorView添加到窗口上。

View系统的绘制流程会从ViewRootImpl的performTraversals方法中开始, 每一个视图的绘制过程都必须经历三个最主要的阶段onMeasure、onLayout和onDraw。

measure函数的作用是为整个View树计算实际的大小, 设置每个View对象的布局大小(“窗口”大小)。实际对应属性就是View中的mMeasuredHeight(高)和mMeasureWidth(宽)。方法中参数widthMeasureSpec和heightMeasureSpec, 这两个值分别用于确定视图的宽度和高度的规格和大小。 MeasureSpec的值由specSize和specMode共同组成的, 其中specSize记录的是大小, specMode记录的是规格。

measure这个方法是final的, 因此我们无法在子类中去重写这个方法, 说明Android是不允许我们改变View的measure框架的。然后在第9行调用了onMeasure方法, 这里才是真正去测量并设置View大小的地方。之后会在onMeasure方法中调用setMeasuredDimension方法来设定测量出的大小, 这样一次measure过程就结束了。 当然, 一个界面的展示可能会涉及到很多次的measure, 因为一个布局中一般都会包含多个子视图,每个视图都需要经历一次measure过程。由父视图在onMeasure中循环调用ViewGroup中的measureChildWithMargins实现子视图的measure过程。

ViewRootImpl的performTraversals方法会在measure结束后继续执行, 为视图进行布局的, 也就是确定视图的位置。并调用View的layout方法来执行此过程。 ViewRootImpl中的方法

layout方法接收四个参数, 分别代表着左、上、右、下的坐标, 当然这些坐标是相对于当前视图的父视图而言的。在layout方法中, 首先会调用setFrame方法来判断视图的大小是否发生过变化, 以确定有没有必要对当前的视图进行重绘, 同时还会在这里把传递过来的四个参数分别赋值给mLeft、mTop、mRight和mBottom这几个变量。 View中的onLayout方法就是一个空方法, 因为onLayout过程是为了确定视图在布局中所在的位置, 而这个操作应该是由布局来完成的, 即父视图决定子视图的显示位置。

ViewGroup中的onLayout方法是一个抽象方法, 这就意味着所有ViewGroup的子类都必须重写这个方法。在onLayout过程结束后, 我们就可以调用getWidth方法和getHeight方法来获取视图的宽高了。

getWidth方法和getMeasureWidth方法到底有什么区别? getMeasureWidth方法在measure过程结束后就可以获取到了, 而getWidth方法要在layout过程结束后才能获取到。另外, getMeasureWidth方法中的值是通过setMeasuredDimension方法来进行设置的, 而getWidth方法中的值则是通过视图右边的坐标减去左边的坐标计算出来的。

onDraw为空方法, 因为每个视图的内容部分肯定都是各不相同的, 这部分的功能需交给子类去实现。dispatchDraw这一步的作用是对当前视图的所有子视图进行绘制。但如果当前的视图没有子视图, 那么也就不需要进行绘制了。因此你会发现View中的dispatchDraw方法又是一个空方法,而ViewGroup的dispatchDraw方法中就会有具体的绘制代码。onDrawScrollBars 是对视图的滚动条进行绘制。

窗口的UI最终是需要通过SurfaceFlinger服务来统一渲染的, 而SurfaceFlinger服务在渲染窗口的UI之前, 需要计算基于各个窗口的Z轴位置来计算它们的可见区域。而WindowManagerService服务就是负责计算好每一个窗口的Z轴位置之后, 还需要将它们设置到SurfaceFlinger服务中去, 以便SurfaceFlinger服务可以正确地渲染每一个窗口的UI。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