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
越来越近
各家都在晒出自身成绩单
作为统计人,70年来调查神器的变迁
不说你不一定知道1从算盘到Pad
在统计局,流传着一个老统计人才知道的“秘密”:
那时候,外面的人来找统计局,传达室的人讲,你听到哪里有算盘声,那就是统计局。
△那时候报到,靠听算盘声准确找到统计局。
回首过去,调查手段的落后,统计人只能用百倍的责任心来弥补:打着算盘,一遍遍确认基础帐页数据的无误;再返回调查户家中,走上几小时核实基础数据……
再看现在,我们的调查员只要有一部能够上网的pad,就可以收取数据,对调查户进行指导。
以住户调查为例,统计人随时可以登陆住户调查应用系统平台,察看全国住户调查的情况。2从皮尺、镰刀,到无人机
以前搞农产量调查,要经过三个阶段:
拉皮尺走田地算面积
查颗数粒估产量盼丰收
拿测规割样本测产量
如今,农产量调查大量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起一套农产量遥感对地测量调查制度,形成了空天地一体的农产量调查技术体系,完成了历史性的变革。
以无人机应用为例,目前国家统计局已经在全国培养了超过1000多名的无人机持证飞手,配备了大量的无人机调查设备。
如今使用无人机开展农业调查,15分钟可以进行现场图片拼接,再用15分钟可以进行地块的勾画和面积的测量。3从坐火车去北京报数,到全国联网 1954年,首台机械式手摇计算机应用
开启了数据生产工具从算盘向计算机的变革历程。1982年,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汇总为标志
拉开了全国省级机构全部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统计数据的序幕。1997年,国家统计工程信息主干网络开通
实现了国家、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的互联。 从此,统计部门告别了背着硬盘坐火车前往北京去报数的历史,我们迎来了数据网络直达的时代。
此项工程的推进,迎来了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初步运行的时代,最早应用于8000家单位。2008年—2012年,四大工程开启
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贯通,有条件的延续到了乡镇甚至村级。2012年,企业联网直报系统正式上线
实现了百万家企业通过互联网,把数据直接报送到国家统计局的历史性变革。2013年,推广采用移动采集终端和电子地图
实现了数据采集全流程的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70年来,调查方式在变 但直接调查和服务民生的调查原则 在统计人的工作中始终不变 70年来,面孔在变 但严谨、求真、务实的调查精神 在一代代统计人中传承
(作者:张梦洁)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