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应用教程网站

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正文

为什么我们总是遇到渣男或渣女----“共依存”型人格

btikc 2024-10-15 09:09:22 技术文章 7 ℃ 0 评论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为什么我总是遇到渣男、渣女,我对他那么好,他却这样对我……

你是如何对他的呢?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的生活;凡事都替他考虑;人、财、物竭尽全力的去给予他;去解决他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难道。可是,不管你为他付出多少,他都不爱你。甚至还会对你拳脚相向,拐跑你的财物,与别人保持暧昧,直至消失在你的生活中。

但是你却从不吸取教训,接二连三的遇到这样的人。

你总会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曾经一起生活的那些男人、女人们。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你选择伴侣的标准。你以为自己选择的是对集奉献、体贴、有爱心、乐于助人于一身的人欣赏有加的另一半。其实,你对他的所做所为,就是典型的“共依存”型人格的行为。


“共依存”型人格是指:因为失去自己内在的爱和信任,而沉溺于外界事物并无法自拔的一种生存状态,他们依赖外界的某些事物以求生存,却对那些事物所引发的问题视而不见。也包括对有强迫、成瘾、虐待或过度依赖行为的人施以援手或承担责任并为此做出牺牲。

“共依存”既是一种生存状态,也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特质,典型特征就是总会被那些麻烦缠身的人吸引。始终相信如果自己足够好----竭尽所能地去付出、去爱、去担忧、去帮助、去掩饰,他们总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他们总会爱你的。但其实这些麻烦缠身的人,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懂什么是爱。你只会觉得自己被利用了。

你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所谓的“奉献与帮助”正在引领你走向毁灭,你对每一个人都甘于奉献,除了你自己。你并不知道,自己一直跟在这些男人或女人后面为他们收拾残局,实际上只会助长他们不负责任的行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很多“共依存”型人格的咨询案例都能解释这一点,这种竭力拯救落魄的人的行为模式其实是跟童年的经历有关的,可能是和某个家庭成员关系的强迫性重复。例如父母把自己本该成年人担当的责任,无情的压在孩子弱小的肩膀上,包括照料日常生活和满足父母的情感需求等。

但孩子毕竟幼小,还没有能力完成这些重任,比如无法安慰情绪低落的父母,无法照顾好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时孩子就会感到非常内疚,认为全都是自己的错,这种愧疚感会让孩子不堪重负。没能哄父母开心的遗憾驱使着孩子无止境地做出弥补,即便是父母已经离开从世。于是,长大后找到一些同样落魄受困的人作为替代品来照顾。

你选择对象的标准是由你想要减轻负罪感的需求决定的。不断的重演着童年时所经历的情感剥夺。

通常“共依存”型人格的人在家庭中都是不被关爱的孩子,他们父母的精力在于自己的身体和情感维护,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你的感受无关紧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这些孩子大多无人陪伴,缺少关爱的照料,开始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就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样。但是孩子是有需求的,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孩子自己的需求得不到回应,便学着干脆否认自己有需求这回事,以此来对抗孤独和情感缺失。孩子慢慢学会了用父母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感受来定义自己。如果能让父母开心,就是好人。反之,如果让父母不快,那么就是坏人。而你的存在就是为了照料别人,至于你自己,则无关紧要。

所以,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很难在成年人的生活中去界定自己的身份。因为他们一直以来独立的思想、情感以及需求从未得到过任何鼓励和满足,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面对恋爱关系时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期望。

面对童年时因在情感上遭到遗弃而产生的深刻感受,你需要学会在对他人奉献的时候有所保留,学会尊重自己的权利、需求和情感。学着重新成为被大家关爱的人。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